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口困境(四千字)-《大唐南皇》


    第(3/3)页

    同时,朝廷高层也在以身作则,不但李世民今年又增添了一个女儿,作为他的儿子们同样都需要做出模范,李贞自然也逃不了这一关。

    然而还是那个问题,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至少需要十六年,时间真是太久了,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贞都等不起,好在还有第三个方法。

    第三个方法不但是最快捷的,也是最简单的,那就是黑户。黑户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有,尤其是在战乱年间,百姓流离失所,户口信息被洗白,等江山稳定之后,一些百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成为了黑户,而相比于在籍的百姓,黑户百姓其实一点都不少。

    比如说在隋朝就有这么一项记录,在隋朝立国的时候,人口只有三百五十万户,短短的十数年后,人口就激长到了九百八十万户,几乎翻了三倍。这当然不是因为隋朝的制度如何如何的高明,也不是当时的人多么多么的能生——十几年时间而已,最多只能保证一代人长大,人口就算再大爆发,又怎么可能会翻这么多番?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黑户,因为南北朝的动乱,使得黑户遍地,大量的百姓没有给朝廷纳税。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帝王,对于黑户抓得相当的紧,几乎查清了所有的黑户,使得隋朝人口激增(这点之前奔三有提到过的,其实历朝历代在朝代新立的初期都会迎来一次人口暴增,并不是开国皇帝有多英明,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彻查了黑户)。

    唐朝因为世家强大,因此对于黑户却抓得不是那么的紧,不是他们不愿意彻查黑户,谁都知道人口增加的好处,实在是大唐刚刚创立,事情太多太多,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工夫去彻查,再加上一些世家的阻挠,这事情就更干不成了。

    很多世家都有蓄养黑户的习惯,因为黑户不需要缴税,所以他们只需要纳税给世家就可以了,双方非常有默契的饶过了朝廷,对于世家和黑户来说是一种双赢,对两者都有好处,一般情况下双方谁都不会撕破这个脸皮,这其中唯一吃了亏的可能就只有朝廷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大量的黑户不愿意登记户口,不愿意转到明面上来。

    当然因为没有户口,他们行事很不方便,因为古代是需要路引的,没有路引你连两百里外都走不出去。但是古代百姓的活动范围一般都不会超过五十公里,这个限制对他们来说根本就和没有差不多。另外的缺点也就是黑户享受不到朝廷的政策了——只是在古代利民的政策实在是太少,而且但凡是一般百姓能享受到的,黑户们自己动动手也都可以享受到,他们更不可能去登记户口了(比如说授田法,就是按照每户授予多少田地,但是大唐地广人稀,荒山野岭多的是,黑户虽然享受不到授田,但只要不是懒蛋,随便找块地开开荒也足够养活自己一家了)。

    至于减免税收政策?拜托,人家连税都不用缴,减税政策又怎么可能吸引得了他们?

    不过现在正是需要人口的时候,彻底的查清黑户,确实对于大唐将来的征服之路有奇效。其实这种事情大唐朝廷已经在做了,征服的南洋和婆罗洲甚至是天竺,其实都是为这些黑户们准备的。

    只可惜或许是大唐的宣传策略没有尽到实处,《移民策》虽然吸引了世家名下不少佃农和黑户的注意,因此推翻了世家的土地兼并,但是这一招对于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百姓们就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了——不是吸引力不足,实在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连知道都不知道,他们又哪里会走出深山?

    所以接下来大唐努力的重心就是彻底清查户口,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将更多的黑户从深山之中吸引出来——根据之前朝廷的计算,如果将这些黑户全部清查清楚,大唐至少可以再增加一倍的人口数量,多出了一倍的人口,这对大唐未来的征服之路是非常有利的,至少将这些人口全部笑话完全之后,大唐的下一代可能也已经成长起来了,到时候用人荒或许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