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深源有何良策?” “唯今之计,驱散百姓,莫管死活,待各路人马会齐,四面出击,一战可败赵兵。” “军师所言,不无道理,可老夫是当朝国丈,又受太后之托,当以爱民为先,流民日日激增,怎忍相弃?”褚裒道。 殷浩道:“流民是累赘,只能舍弃百姓,以保必胜。” 褚裒沉思许久,才开口说道:“我乃国丈,善恶之举,关乎太后威名,流民不可弃,当先救百姓,迁往莲青山。” “大都督,此事关乎成败呐。” “我意已决,先救百姓,甘与同败。”褚裒非救百姓不可,殷浩也只得遵照褚裒之意,传下军令,将所有流民百姓迁往莲青山林中,分粮避暑。这才是: 五胡雄兵乱连天,兵戈不休欺人烟。 民殇难将残生许,乱世无常祸频添。 自从流亡百姓藏入莲青山中,避暑趋热,又有粮草接济,使得百姓得以安身,但是前来投奔的百姓,何止数万,越来越多,使得山林之中,生火做饭,洗涮晾晒也频繁起来。 军师殷浩看了,是愁眉不展,从莲青山返回大营,走进中军大帐,殷浩作揖道:“大都督,下官刚从莲青山而来,探望了流离百姓。” “百姓迁入林中,进来可好?”褚裒问。 “林中真乃避暑胜地,百姓安居无忧。” “那便好,”褚裒道:“我已致书朝廷,接济百姓的二路军粮,估计不日可至,到时分了粮食,就安排百姓渡淮南去。” 殷浩作揖道:“可是赶来的百姓已有五六万之众,人数之多,食宿山中,过于扎眼,一旦被赵兵得知,只恐难以保全。” “老夫救万民于水火,上仰苍天有好生之德,下仗太后心怀仁爱之心,理当爱民如子,再者说荀羡、王羲之两路江东人马,即将渡淮,到时自有护送,不必挂怀。” “唉...”殷浩道:“但愿一帆风顺,让百姓顺利南渡。” ...... “大司空...大司空...”一阵召唤,传至中军大帐,赵国大司空李农与军师胡延盛正在闲谈,站起身来,只见副将贾坚匆匆跑来。 “有何要事?” 贾坚道:“启禀大司空,晋军粮草大营,已被探到。” “哦?”李农问:“那晋军屯粮于何地?” “代陂东北,莲青山西麓,原本密林掩盖,肉眼难识,但近来有大批流民入林避难,炊烟频频,又有晾晒衣物,再三打探,才知褚裒屯粮于林中。” “好,”李农道:“既然如此,军师快随我去看,一探究竟。” 李农、胡延盛、贾坚等人带了若干侍卫,一起来到莲青山高坡,眺望打探。只见密林深处,果然有避难流民往来林间,如同居家度日。 再仔细观瞧,山腰之处,隐隐约约能见晋军粮旗,风吹摇曳,粮旗若隐若现。大司空李农心中大喜,说道:“军师投石问路之策,果然奏效,我即刻传令,劫烧敌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