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景略先生,出生于晋,流亡于赵,隐居于秦。自北海,到华山,游走列国,观尽诸侯,坐看天下,饱读诗书,能论天下大事者,唯有景略先生。” “婆楼大人过奖,在下出身寒微,高卧华山,隐居山林,实乃为避乱世,岂有高攀诸侯之心,实不敢当。” 吕婆楼道:“时至眼下,风云变幻,秦晋争霸,乱世至极,先生再不出山,岂不辜负大好年华。” 王猛微微一笑,轻轻捋了一下颔下细髯,说道:“看来今日吕先生至此,必有秦王差遣?” “实不相瞒,”吕婆楼道:“如今桓温大军,兵临灞上,欲取长安,一步之遥,请先生出山,便是献破敌之策,救秦国于危难之间。” 王猛道:“秦王想让王某如何退敌?” “天下奇计,计计皆可,或是排列奇阵,或是用水用火,或是奇谋险计,全仗先生。” 王猛这才明白,长安已经难以保全,顿时犹豫起来,半晌不语。吕婆楼看得奇怪,便问道:“先生久久不语,是为何故?” “长安还有多少守军?” “婆楼暂施空城计,老弱兵卒不过数千人。” 王猛道:“得知晋军到此,已有数日,若使空城计,早应被桓温识破,迟迟不取长安,桓温必有他图。” “依先生之见,桓温图的什么?” “王某也难详知,既然婆楼大人,亲来邀我,为关西百姓之福,免去战乱之祸,猛愿亲往晋营,一探究竟。” “哦?果真如此?” 王猛道:“不过能否退晋军,尚不敢断言。” “景略先生既敢孤身入晋营,必有退敌之策。”吕婆楼喜道。 华山居士王猛应吕婆楼之邀,乔装下山,凭着关西盛名,去往晋军大营,拜会桓温。这才引出: 扪虱而言探俊雄,晋秦争霸战尘凶。 华年何叹仕途晚,乱象之中待真龙。 晋军大营,每日皆有百姓造访,捐粮捐酒,使得粮草不足的桓温得以占据灞水,威慑长安,大有关西百姓迎晋军入京的势头。 二弟桓云匆匆进帐,作揖报道:“启禀兄长,高士王猛,帐外求见。” “捐赠之人多矣,本帅岂能挨个答谢,二弟代我致谢便是。” 桓云道:“这位王猛,是北海人氏,壮游天下,高卧华山,乃当世名士,并非捐粮的百姓。兄长爱才,岂可忽略?” “北海王猛?莫不是关西传闻的王景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