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周虓带着书信,离开天意谷大营,返回秦军大营,中军大帐之内,大帅杨安正与军师李威商议当下战局。一见周虓(字孟威)回营,杨安问道:“孟威出使,那桓豁现今如何?” 周虓道:“桓豁畏惧传言,坐立不安,恐帅位不能保也。” “好,”周虓道:“桓豁一旦失势,晋军再无可用帅才,真乃天助我也!” 周虓道:“祸兮福所致,福兮祸所依。大帅不可高兴过早,只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话何意?” 周虓斜了一眼身侧的李威,作揖道:“下官还有一事,左右不得与闻。” 杨安不知缘故,便挥手示意李威等人退下,李威瞄了周虓一眼,便拂袖离去。杨安问道:“还有何事,孟威请讲?” 周虓道:“李威有谋反之心。” “何以知晓?” “书信在此。”周虓呈上桓豁那封书信,杨安打开布囊,一张布纸上写了诗词一首,诗曰: 静看螳螂欲捕蝉,黄雀在后诛杨安。自为天子割蜀地,天下三分占西川。 不做君主枉为人,谋得帝业需尽欢。李氏为帝再得蜀,何时兵变皆可谈? 书信抬头落名是周仲孙,信尾落款是李威。杨安一惊,问道:“这书信如何而得?” 周虓问道:“未曾想李威生了称帝之心,欲借大帅除掉桓豁,再谋害大帅,占据西川,自立为帝,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封书信,怎能让人轻信?”杨安道。 周虓道:“当年蜀主李势就曾在西川自立为成汉王,李势是氐人,李威亦是氐人,同宗同源,李威借助李势宗族之名,自立为王,未尝不可。” “难道李威怀有异志?” “大帅应知三国之时,钟会入蜀,也曾图谋自立。”周虓说的头头是道,好似真事一般。 这时,帐外侍卫来报:“启禀大帅,营外捉住晋军细作一人,带有密信。” “书信何在?” 侍卫呈上书信,杨安一看,内容又是写给李威的。周虓心里明白,这是桓豁故意派出的细作,借机嫁祸李威。周虓趁机道:“我好心相劝,大帅再三犹豫,只恐被他人先下手为强。” “哐!”杨安一拍桌案,说道:“传李威进帐!” 在外面候着的李威,二度进帐,杨安颜面大变,直视问道:“侍中献计,流言四起,以反间计除桓豁,奈何桓豁至今,仍在帅位,我与他议和停战如何?” 李威作揖道:“如今流言四起,桓豁自身难保,此时议和,岂不是功亏一篑?” 杨安道:“我若害死桓豁,你必加害于我!” “啊?大帅何出此言?”李威大惊。 “左右来人,将反贼李威,推出去斩首!” 只见左右侍卫冲入大帐,拿下李威,推出去便斩了首级,一斩军师,满营大惊,监军苻方快步进了大帐,见李威首级,作揖问道:“大帅何故斩了李威?” 杨安道:“李威至负皇恩,勾结晋军,欲借前朝成汉李氏之名,勾结敌将,图谋造反自立,事今败露,故而斩首!” “营中无军师,如何交战?” 杨安道:“本帅也略通兵法,桓豁竖子,不过如此。再等几日,必然被晋国废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