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大汉厂卫-《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第(2/3)页

    虽然只是第一次听到这‘厂卫’二字,但结合刘禅先前所说的,出于皇帝的本能,刘备却是有些模糊的了解到了一些其中的意思。

    “回禀父皇,所谓厂卫,乃是直属皇帝的内廷监察机构,其职能主要是集监察天下官僚、士绅之贪腐、违法之事。同时,也负责国家内外情报的收集……”

    看着老爹那郑重的表情,刘禅也是随即将这个源自武帝所创绣衣使者,被后世洪武大帝所完善的特务监察机构,为其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正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在刘禅看来,对于宦官管理利用最成功的,莫过于大明了。

    不同于掌握了皇帝生杀废立大权的的唐朝权宦,在大明,即便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这样的所谓‘权宦’,在皇帝的一张小小纸条下,那也得照样伏首。

    可以说,大明的宦官,那是真正将皇家‘家奴’的本份尽到了家。所以有着如此好的现成例子,刘禅怎么可能不去借鉴利用?

    当然了,作为一个后世九年义务教育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注水货,对于厂卫权力仍是过大的弊端也仍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在大明厂卫尽掌侦缉、抓捕、审判大权的基础上,刘禅准备设立的大汉厂卫,却是只有独立的侦缉、抓捕之权。至于最重要的审判大权,却是仍需要与三法司共同掌握的。

    因此,比起明朝完全独立于三省门部之外的厂卫来说,刘禅所规划中的厂卫,只能算是半独立于正常的国家行政机构之外。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要远远小于大明厂卫的。

    “如此一来,既能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宦官直接参与国家政事、军务的可能,又能利用其天家之奴的超然身份起到监察百官、天下的作用,又何乐而不为?”

    末了,在老爹那惊讶、恍然的表情中,如同科举制一样,刘禅却是提前千多年,把威名赫赫的大明厂卫制度也给搬了过来。

    别说什么特务统治损害了国家司法,也别说什么历史倒退啥的。仍是那句话,抛开历史背景谈道德都是耍流氓。这是‘封建社会’,皇帝即国家,不加强皇权难道要搞‘滋油皿煮’?

    所以,对于这在后世饱受公知大咖诟病的大明厂卫制度,刘禅却是借鉴得心安理得,毫无心理压力。

    “吾儿此法尽得绣衣之利,却无绣衣之弊,且一举解决了宦官乱政的后顾之忧,真乃万世不易之良法也!只是若想达到监察整个大汉天下之目的,恐非易事吧?”

    半晌之后,终于回过神来的刘备,对于刘禅这完善的‘厂卫’之法称赞不已的同时,却是不禁又皱起了眉头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