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等刘备把话说完,刘禅却是一脸笑意的摇了摇头。 “哦?是何方法,快说来听听!” 见刘禅居然这么快便想到了‘妥善’的立嗣之法,原本还一脸无奈的刘备也是不禁来了兴趣。 没办法,作为‘季汉’的开国君主,又哪能真正对皇位传承这样的大事都不上心? 先前之所以不过度参与进来,一是因为短时间内他确实想不出更为妥当的办法,二来也是不想因此有损给刘禅这个新天子的权威。 毕竟皇权的唯一性,即便是父子也很难真正共享权力。刘禅这个天子与他这个‘无上皇’,真正掌权的人只能有一个。 “父亲,咱们可以采用秘密立储的办法,先立下太子,确定名份,但却不将所立太子为谁透出露出去……” 在老爹满脸好奇的表情中,刘禅随即便信心十足的跟老爹介绍、分析起了这‘秘密立储’之法来。 很显然,受关凤、星彩二女那无奈之语的启发,后世鞑清所创造的‘秘密立储’之法,自然是被他‘借鉴’了过来。 “确定名份却不公布太子为谁?吾儿不愧是冲龄之年便能治理一州之才,居然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之法,哈哈哈哈……” 很快,听完刘禅这‘秘密立储’计划之后,刘备也是不由得畅快大笑起来。 开玩笑,以刘备这位‘季汉’的开国皇帝之眼光,又岂会看不出这秘密立储的诸多好处来? 说起来,虽然这秘密立储之法,也有其负面影响,比如皇位过渡时新君的措手不及、不利于皇子积极‘上进’、无法和明立太子一样让储君提前跟群臣完成磨合等等,但凡事有得必有失。 相比于兄弟阋墙、皇太子容易遭人算计等等弊端来,这秘密立储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更何况,在刘禅看来,这’秘密立储’所带来的弊端,也并非完全没有解决之法。 比如加强皇子的教育、让所有皇子成年后都有参政‘实习’的机会不就成了? 至于因此而无法让储君和群臣提前完成磨合,从而做到皇位交替时的无缝衔接,呵呵,相比于这秘密立储所带来的诸多好处,这点儿小问题还算得上问题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秘密立储制度,却是极大削弱了臣子在立储之事上的干预程度。 毕竟作为皇家来说,这立谁为储群的事情上,可是没有皇帝愿意受群臣‘胁迫’的。 另外,在削弱群臣对于储君册立干预力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起到了杜绝群臣为拥立之功站队、结党的事情发生 …… “大汉天子制诏:皇子降生,嗣君当立……现以中书令诸葛亮为太子太师、尚书令庞统为太子太傅、门下侍中法正为太子太保,合称太子三师,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谨护翼之!” “御史中丞张昭、中书省右侍郎陆逊、尚书省左仆射诸葛瑾为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另以卫将军赵云掌太子家令,羽林卫中郎将张苞、关兴掌太子宫左右卫率;赵统、魏昌、霍弋、罗宪、诸葛恪等为太子宾客……” 建兴二年三月,就在皇子诞生堪堪两月之际,刘禅的太子册立诏书也是随之于未央宫前朝大殿颁布。 只不过,让一众文武有些懵逼的是,这从‘三师’到‘三少’再到‘家令’太子宫左右卫率,整个一缩小版朝廷官员的配置全都到位了,但到了最后,众人也仍是没能弄清楚这太子到底是两名皇子中的哪一个! “陛下既让臣等辅佐太子,不知这太子到底为哪位皇子……” 时间不长,待太子宫这小朝廷的一众官员配置都任命完之后,诸葛大大等一众被刘禅任命为‘三师三少’的大汉丞相们,终于是忍不住满脸疑惑的站了出来。 “呵呵,太子为何人,待朕百年归天之后,卿等自然知晓!” 看着一众文武那早在自已意料之中的懵逼反应,刘禅却是不由得开口轻笑起来。 “陛下,臣等鲁钝,还请陛下明示!” 面对刘禅这立个太子还要卖关子的行为,,殿内一众文武顿时不由得一阵无语。 “太子乃一国之本,册立自当谨慎。自周以来,或立嫡立长,或立之以贤,然诸法皆有利有弊。鉴于景帝之临江王、武帝之戾太子事,未免日后太子位成众人聚焦之地,朕决意秘密立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