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患者只是皮肤出现紫癜而已,不可能跑去挂猝中中心的号。 去了人家也不会收。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胸痛、心血管疾病。 所以只能挂普通急诊。 急诊并无收住院病人的权力,得请专科医生来捞人。 这样一分析,李敬生估计这个病人入院两小时,恐怕都在排队、做各种检查。 晚上值斑的急诊医生,很多都是没啥经验的年轻医生。 开的检查那能少得了吗? 看到患者一身的紫癜,换作哪个年轻医生心里不得发颤? 那肯定要把该做的检查都给做一遍啊! 所以,患者这两小时应该没得到任何治疗。在短短的两小时内,病情变化如此之快,普通的病毒性脑膜炎还没这个能力。 李敬生能想到的,只有暴发性脑膜炎,还是急性的那种。 患者的血小板突然下降一倍,人肯定顶不住。 这时候多半处于休克状态了。 他暗自推测着患者当时的状态。 考官也很贼,故意不把这些病情进展信息告诉大家。让参赛的众人自行诊断,自行脑补。 那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占有很大优势。 比如李敬生就是其中一员,一想到患者的血小板在两个小时内下降一半,跌了近40,他立刻就能预判到患者当时处于休克状态。 医院不可能看着病人挂掉而不管,急诊医生肯定会立刻对患者展开抢救。 血气分析显示患者酸中毒。 但是这份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到底是在患者出现休克前做的,还是休克后做的? 估计多半是休克后紧急补做的。 那么患者休克后,接诊医生多半慌得一批,这时候病因不明,怎么抢救? 患者虽然入院前有呼吸道感染迹象,但是谁敢肯定是肺炎导致休克? 这时候的抢救措施必定偏于保守。 加强抗生素,积极补充血容量是常规操作。 大医院给这种患者急救,补充血容量,输入晶体液、血浆的可能最大。 而且应该会插管导尿,保持尿量一百五六十毫升左右。 为了让抢救效果更理想,应该还会用升压药。 用了升压药后,李敬生预判,患者的紫癜可能会加重,小片合成大片的可能性非常高。 这个病例被挑选出来做考题,说明病人最后肯定被治好了。 不然那个接诊的医院和主诊医生不是被打脸吗? 再说了,万一病人死亡,考题的答案就会充满不确定性。 很多治疗措施只有用到病人身上,试过后才知道行不行。而不是仅凭经验进行预判就能得到答案。 想明白后,李敬生开始根据结果反推。 最终依然认定是暴发性脑膜炎的可能性最大。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存在一些不相符之处,被他彻底放弃。 没有再犹豫,他直接在答案那一栏写上,因患者入院后两小时左右,血小板骤降,怀疑患者出现休克,说明病情进展迅速且凶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不符之处,患者入院前存在呼吸道感染、头痛、发热等症状,行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故而我认为病毒感染后导致暴发性脑膜炎的可能最高。 写完后,他给出治疗措施。 建议抗休克治疗后,使用大剂量青霉素1100万单位静脉点注,补液补钾,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急救。 写完答案,提交。 他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虽然只是回答一个考题,但是仍然让他如同亲临战场,对一个紫癜病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抢救。 领队的晋副院长有些惊讶的看了看李敬生。 因为第二医院来这么多医生,很多都是刚点开平板电脑看了看,然后很快放弃。 坚持到最后,并且在平板上书写答案的人,只有李敬生一个。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不管答案是否正确,至少这份积极参赛的态度非常好。” 晋院长觉得同样都是零分,写了答案总比交白卷要强。 只是感觉第一个考题确实有点难,因为他暗自观察整个会场,三千多名参赛选手,95%以上的医生,没坚持过五分钟。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 主持人切换了台上的大屏幕画面,显现出一个倒计时的画面。 并且传来滴答滴答的走时声。 这是在提醒参赛选手们抓紧时间答题。 因为是比赛,几千人参与,不可能任由参赛选手们不限时答题。 “好,时间到!感谢每一位参赛医生的积极参与,下面请看系统评分与排名。”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大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发生变化。 “计分统计中!” 这年头,高科技就是好。 要是人工计分,评委们当场非得累死不可。而且一天之内能出成绩算是高效率了。 三千多双眼睛都紧紧盯着大屏幕。 很多人都摒住了呼吸,紧张的看着。 特别是那些成功提交了答案的参赛选手,一个个都是既紧张又期待。 谁不想在第一场比试中露一把脸? 大家都想争光。 李敬生反而一脸淡然,因为这并非他擅长的领域。能拿到名次,来个开门红,自然可喜可贺。 要是没能进入名次,这次的诊断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进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