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小就与布莱克家族的人不同,不受喜爱……进了霍格沃茨去了格兰芬多学院而不是斯莱特林学院,在家族内更受排挤……期间因反对并蔑视‘血统至上’的理念,与家族决裂。 “与詹姆波特……结为好友,情同手足……波特夫妇遇害后,他第一个出现在现场,将年幼的波特交到海格手中,之后就开始追杀小矮星彼得……” 已经到了文章的最后,他开始详细阅读起来。 “写到这里,笔者与读者同样疑惑,不信奉‘血统至上’理论的布莱克为什么投靠神秘人?如果他是食死徒,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杀死哈利而是交给了海格? “他真的背叛了与波特夫妇的深厚友谊?之后又为什么不停追杀他的另一个挚友?可惜,当初做出判决的人并没有问这些问题。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我们也许能从另一个人的口中找到答案。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昨天,不仅是布莱克被捕,福吉部长还抓到了小矮星彼得,一个在多年前被认为已经遇害的人。 “事情至此越发扑朔迷离,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锲而不舍为您揭露真相是我们的职责。请您明天继续关注我们后续的报道。” 看向报道配发的小天狼星青年时期的照片,那时的他有着英俊不羁的脸庞,还在朝照片外的人俏皮地眨眼睛。 福吉这是找了个炒作的高手。戴纳心中慨叹。就连照片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用这样的照片取代之前通缉时的照片,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读者对小天狼星的观感。 看来,这会做成一个系列报道,让读者的情绪不断酝酿,最后再来引爆。今天的报道既引发了读者对过去真相的好奇,又埋下了足够的伏笔,为之后的反转做好准备。 文中暗贬了之前做出判决之人的不负责任,又通过巧妙的文字叙述,让读者误以为是福吉同时抓捕了这两个人,突出了他能干的形象。 不服不行,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戴纳也从中有所领悟。 这时,旁边传来一阵争论的声音。抬眼一瞧,原来是自己的室友们在争论。 贾斯廷认为小天狼星是无辜的,其中另有隐情;沃尔夫刚则认为这不过是报纸在故弄玄虚,小天狼星的罪行是板上钉钉的。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周围听到的同学也加入战团,或是支持贾斯廷,或是赞同沃尔夫刚,分成了两派。在被逼表态之前,戴纳就溜了,还是复习要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