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甄亮一边摇头一边露出惊叹之色:“郑公在文士中的口碑是真好。我们每次经过一个地方,只要有人听说郑公即将去幽州的事情。边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我们。有的还带上自家的护卫陪同护送。有的还直接决定和我们一同去幽州问道求学。” 接着,他又说到:“有的人是从徐州、豫州、荆州还有扬州过来的,正好在途中与我们相遇。” 原来是这样。 蔡邕看着甄亮那边的队伍,人数众多。叹了口气:“郑玄的名声,果然享誉天下。我自愧不如。” 郑玄即将和蔡邕共同去作为学宫的掌事。 想到这里,蔡邕即使也是才高八斗,但心里还是感到有些压力的。 沈东凌笑了笑。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他当初决定学宫设立两个掌事,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互相竞争。而且在学宫内部,以后还要举行各种考试。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通过相应的考核。 沈东凌觉得,只有在这种良性的压力之下,才可以让学宫的发展更高一层。 他正欲说话,马车里面的郑玄听到声响,便从车中走出,他的身后还跟随着一群门下的学子。 “你就是沈东凌?” 郑玄一副严肃而又古板的模样,看起来就是学问高深之人。他看着沈东凌,没有向他行礼,而是盯着他,略带怀疑的目光:“那封邀请我去幽州学宫的信,就是出自你的笔下?” “没错。” 沈东凌面带微笑,向郑玄行礼:“非常荣幸,郑公能赐我薄面,来到幽州。” “不必说这些客套话,只要如你所说的那样,在幽州建立学宫,在各个郡开设学堂。这是造福百姓,值得载入千秋的功劳。我能有幸参与到这件事,是我的荣幸。” 郑玄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 沈东凌的表情也肃穆起来。 他看了一眼郑玄后面的那些学子,认真的说道:“郑公您放心,即使要用尽甄家所有的钱财,要倾尽幽州所有的力量,也一定要让学宫这件事继续下去。” 郑玄赞赏的点点头。 看着沈东凌一副坦然自信的模样,他又回想起当初信里的那些话。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郑公确实致力于教学,手下的学生有上千人。 但是天下的百姓不计其数。 待在青州一隅之地,就算一辈子都在这件事上,教的学生也是有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