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屯田即组织百姓开垦荒地,说来容易,但其中细节包括开垦地点,难民分配,种植作物,田地划分,粮食赋税等等都需要有明确的章程,否则便是一团乱麻。 陈笑大笑几声:“哈哈哈,公与问到点子上了,来来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位人才!” 陈笑站起身来,走出门外,不多时便带进来一个人。 只见其身着粗布麻衣,麻衣上满是泥土,足上草鞋亦全是污泥,看不见脚掌何样,打眼望去,不过一普通农户罢了。 但大家都明白,明公陈笑绝不是无的放矢之辈,既然说了是人才,其必有过人之处。众人起身,拱手行礼,静待陈笑下文。 “此人是我苦苦寻来的一位大才,名为‘枣祗(zhi,一声)’!大家欢迎!”陈晓笑着道。 “枣祗先生对屯田开荒颇有见解,对这幽州各郡的田地如数家珍,无论是已开垦的还是未开垦的他都了解,对于粮食种植方面更是知之盛详,有他的帮助,公与尽可放手去做!” 粗布壮汉连忙上前一步,弯腰行礼,说到:“枣某不过一普通布衣,一年前有幸被明公看中,资助我走访幽州各处,枣某才能对幽州田地治理有所建树,比不了各位先生,能为明公出谋划策,解忧排难。”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众人都不是平庸之辈,在听得陈笑一年前就已做好准备,不由更加佩服。 “哎哎哎,莫要自贬,汝之大才,天地可鉴,汝要相信,汝的名字在未来必将与我等一起载入史册,供万世敬仰。”陈笑摆了摆手,否认道。 陈笑此话一出,众人更加惊讶。 如此看来,明公对此人的看重远超想象! 枣祗,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本姓棘。史书记载不详,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原三国时代,正是靠他解决了粮食问题,曹操才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无论在哪个时代,“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总不会是错的。 为了招募此人,陈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若非此人在陈留尚且有些名气,又是寒门弟子,还真不好找寻。 回想这些事宜,陈笑望向枣祗:“答应你的已经完成了,现在城外十多万百姓交给你了,你可愿接过屯田都尉一职?替我开垦荒地,给百姓一条活路?” 这是两人曾经的约定。 当时,陈笑仍只是甄家的一小小贵婿,不值一提。 枣祗走访幽州各郡,查探各地土质便是为了这个约定,原以为最迟也要几年才能完成,不曾想,陈笑不过去洛阳走了一趟,便带回了十多万的流民,这些流民无疑可以给屯田事宜带来大量劳动力,比起自己招募农民,着实省事了许多。 “主公才干,枣某佩服!” 枣祗深深拜下:“枣祗愿就任屯田都尉一职,请主公给臣下一年时间,定让主公不在为粮食问题发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