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缘由-《最强旅游直播》
第(2/3)页
“宋朝的时候,受到北方金的频繁袭扰,宋王朝也曾考虑西迁都城,后来就将目光投向四川,当时的四川可以说是商业繁荣无比了,完全具备建都条件,当赵构谈及迁都一事时,不少人却提出长江以南的江宁是新都的不二选择。
那个时候的四川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在北宋时期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按理来说皇帝肯定更喜欢这里。
而深受皇帝信任的李纲当时却反对那些同僚说‘晋……迁都建康,从此再也未能返回中原,倘若以避乱为目的,也应当……避乱于西方的蜀地。’
这种意见虽然也有道理,但随着朝廷内部分化,李纲惨遭弹劾,迁都四川也随之无人再提,不了了之。
只不过随着北方战事频繁,金军如同悬在宋王朝头上的一把利剑,使宋朝坐卧不安,于是,赵构决定南迁,公元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而后来在惊险的逃往历程中,不断有危急的战事从东面传来,加之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的同时,处在逃难途中的皇帝深感芒背在刺,这种情况下寻找一个可以依靠自然地势,易守难攻,而且物产丰富的封闭‘避难所’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而包揽了这些条件的四川,显然就在眼前,在都江堰滋润的千百年间,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组成,总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连年丰产,到唐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四川人口可是占了全国的22%。
就连大诗人李白也不禁发出‘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的感叹。
而当时四川的封闭环境,在动乱的局势中反倒吸引了避难者的目光,北面是大巴山,南有云贵高原和大娄山,西面背靠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和大凉山,巫山又是横在东面的拦路虎。
你唱罢来我登台,两千年风云变化,割据政权在这片稍显偏僻的土地上频繁更迭,多少王侯将相纷至沓来,又悄然退去。
这些因素也成为了我怀疑这里是一处避难所的原因,只不过这里虽然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但是看那两处被封住的洞口,应该是那个时候的通风位置吧,但既然被封住了,就说明这里应该是没有得到过启用。”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