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讲个故事-《界变之时》
第(2/3)页
而王云在审问了醒来的老李,更加肯定那人就是君邪,尤其是老李那句“如今再想,
他与画上的那女子倒有几分相似,特别是那双眼。”
王云细问后知老李所言的画即为城头处的通缉令,又闻老李言那通缉令上为女子,便已经前前后后猜了个大概,乃至,王云都已经猜出君邪是刚入平关,不然通缉令已经张贴几日,君邪为何选今日闹事?
故而,君邪是再入平关,而且还是以一种高姿态回来,以**裸的行为告诉王云,他便在平关,有能耐的去抓他。
这是一种无声的挑衅,可王云只能受着。或待他住捉拿住君邪之时,才可扬眉吐气。
而此时的君邪,对这纷纷扰扰却没得顾忌,他虽因云舒的死而变了目标,可却并不改他洒脱的性格。此时,他请众护卫喝醉,只因为揍了一个说他女人的大老粗,所以高兴。
活于当下,求着开开心心,又有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侣,本应是一对寄情山水,游戏人间的神仙眷侣。可惜,天妒,让十全十美之事结了遗憾,却还是缺了最为重要的人。
一杯苦酒饮下,君邪不禁失声痛哭。
众护卫愣神,却不明君邪为何忽然大哭,终有一名护卫上前道:“大人,你醉了。”
是喝醉了,那便睡吧,莫让酒扰了心情。
因为君邪的高调姿态,平关接下来的几天显得并不太平。
“平关,平关,却没占一‘平’字,若让当年建城的城主知晓,可否气得逆走黄泉路。”有一老者于茶馆内望着外来来往往的“小凤凰”缓缓说道。
“老先生可知这建城的城主是谁?”忽有人向其询问,而君邪也正好坐于茶馆一角,听此,不禁望向老者。
老者摇摇头,道:“我只是有感而发,这座城存了千年,我老头子可活不了千年。”
君邪听后觉得无趣,便离了目光,继续品着他的茶。
自那日高调大闹后,君邪便低调了许多,也不再似之前那般简单易容,如今若有人站于他面前,定不会察觉他就是君邪。这不,有几名“小凤凰”的靖军进来,环视一圈后便又离了茶馆。
平关因为他已是鸡飞狗跳,君邪其实可以抽身而退,但他突然又想留在平关一段时间。倒不是设计对付“小凤凰”,只是单纯的不想回阴山县,或不想回启。
于敌军间却让他觉得心安,可真是可笑至极,但可悲的是事实也就是如此。
君邪是欲呆在平关,等易枫完婚,或等周利消息,到底是等易枫完婚,如此他也有借口推脱。
不知不觉,茶馆里的说书人居然说起了建平关城的城主的事迹,君邪一愣,随及环视四周,却再不见刚刚感慨平关不“平”的老者。原来,那老者是知道的,只是不想喧宾夺主抢了他人饭碗,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老头儿。
说书人讲的很慢,不免带些磕磕绊绊,这虽于常人耳中没得什么,但就君邪发现老者离去后,特意关注说书人所说,便也察觉了几分,倒是证实了他心中所想。
那名于传言的城主倒没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简单的事例平淡的如同清水,即使这平关也是宗门之人为其所建,并没什么好乐道之处。
听书的人不免有些失望,可君邪却深深被故事所吸引,或者他是向往这故事。平平淡淡也挺好,如此倒真应平关的“平”字。
平关,平淡,平安。
君邪有些明白这座城为何会给他带来一丝心灵的安慰,数千年的平平安安孕育了城的魂,而这是君邪所向往的。
待书说人讲完,已有人大喊要听尔虞我诈的诸国,快意恩仇的江湖。
江湖,一个欣然升起的词汇,因它远离朝廷国家和统治阶层的属性,暂时调解了国家与宗门遗族掌权的矛盾而渐渐流传开来。
它取自上古先贤之言: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于各自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互不干涉,用在国家与宗门遗族间倒是相得映彰。
君邪也曾有耳闻,知江湖何意,可他并不想听诸国,听江湖,他倒愿再听一遍那平淡一生的城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