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回 登玄都-《剑魔携香后传》
第(2/3)页
仅是一个紫天便要一天多时间,这般下去,众人恐怕才搜索到碧天便要和暗天教正式开战了!
而按照韩夜现在的方法,五人配合默契,一重天应该仅需花费至多两个时辰便能完成搜索,不到两天就能将神界九天搜查个遍……
于是,韩夜向众人布置好了任务,司徒云梦也向弟子们做好了临行嘱咐。
众人安顿歇息一番后,便踏上了去往九天的路。
司徒云梦继续将太平镇缩小并收入了袖底的芥子世界。
然后以“师法天地”之能施展起了通往神魔井的“魔界之门”。
当年,通往神魔井的魔界之门并不是排斥仙女身份的司徒云梦。
而是排斥未被镇守者以魔族刻印标记的任何人。
但司徒云梦学会了这个法术后,限制自然就消除了。
众人得以顺利进入神魔井。
有道是:
神魔之井,亘古遗音。
空间混沌,惑乱其心。
此处就像是一个横着的宽广深井,直径二三十丈,前后尽头均为黑暗所吞噬。
四周弥漫着忽隐忽现、缥缈莫测的怪异之气;
远处也时而传来非男非女、非老非少的轻呼之声。
众人如同一只只在井壁上爬行的蚂蚁,除了向上(前)向下(后),便只能原地打转。
星辰打破了这凝重的氛围,率先问韩夜道:“先从这里搜索咯?”
“不,此处不必搜索。”韩夜望着通往神界的漆黑前方,判断道:“对于殷释天而言,此处乃是兵家险地,如果是我来镇守,仅需安排几个与昭命实力差不多的中等神魔,便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韩夜曾在此地和昭命打过一场,当时韩夜虽能独挑昆仑八派掌门,但比起巨灵神昭命却仍是不值一提,这不仅仅因为昭命拥有数倍于韩夜沧海之境的灵力,更因为昭命占了地利之便。
任何敌人来犯,昭命只需抬起宣花板斧往井壁上一劈,井壁上便会生出一道外域裂缝,而外域裂缝的强大吸力一旦将敌人吸住,敌人便会直接飞出虚无幻界,消弭无形!
时至今日,韩夜等人才终于明白昭命口里的虚无幻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地方了。
那便是三千世界天外天当中最为凶险的地带——希夷虚空。
“希夷虚空?”星辰和韩玉异口同声问道。
“没错。”薛燕摸了摸脑后的银燕钗,证实了这个称呼:“自从本军师有了慧眼后,也能瞧清楚万物本真了……它在天外天就叫这个名字。”
司徒云梦补充道:“《道德经》有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人死为‘鬼’,鬼死为‘魙’,魙死之后便化为‘希夷’。”
“到得希夷之时,此物已无任何自我意识,亦无任何生命迹象,无色无声,可它们一旦接触到有意识的实物,便会与其两相抵消,如此,它们才有机会由虚空之空变回混沌之实。”
六界众人均未尝试过接触希夷,自然也无法求证这个说法的真伪,但一想到无论多强的法力都有可能凭空消逝于世间,众人心中还是不由得对希夷虚空生出几分畏惧。
韩夜推测道:“魔祖蚩尤开辟这口连接人、神、魔三界的神魔之井时,特意将其选在此极凶之地,既不希望神仙能轻易进入魔界,也不希望魔族会大举进攻神界。”
“六界之内强如天帝、娲皇,只要从神魔之井的裂缝出去,也势必归为虚无!”
说到这里,星辰才明白韩夜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并非信口开河。
除了殷释天落入希夷虚空或许能活下来……毘沙门、娑伽罗乃至于不动明王,要收拾他们只需昭命一斧子,便能占据地利、以弱胜强!
那么,殷释天选择从神魔之井攻向神界,确是不智之举。
在韩夜向众人阐述他的行军之见时,司徒云梦已经张开右手的纤纤五指,将神魔之井内的各类冥气吸入体内。
那些原本对外来者具有强烈攻击意识的魔披风、魔戎车、魔漏刻、魔竹简、魔日晷、魔爪、魔鼎、魔眼、魔神庙简直不堪一击,被司徒云梦抽走冥气之后,纷纷化作井里尘埃。
包括冥气凝聚而成的各类伪人,伪韩夜、伪薛燕、伪司徒云梦等等,也被司徒云梦以灵力归还之术收走了灵力,化为尘埃。
琼霄仙子点头赞许道:“我主功力更为精进了,竟连神魔之井内如此混沌不堪的灵力也能归入自身,了不得。”
薛燕却解释道:“因为神魔之井依然属于六界范围,小梦梦奉送灵力之时,神界和魔界的灵力也会溢出并汇聚到这神魔之井里,所以小梦梦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罢了。”
“就这鬼地方,灵力留给这些个歪瓜裂枣那都是浪费!早就该收回了!”
尽管此地灵气杂乱不堪、游离零散,但薛燕能感觉到司徒云梦也吸了差不多两位上古神魔相加的冥气,这无疑能为后续的决战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这时,韩夜环顾头上的井壁,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
妻子司徒云梦无法吸收天外天的灵力,只能收回六界的灵力,是否因为这些天外天的虚无灵气暂不能转化为妻子可以吸收的灵力?
如果未来有一天他能教会妻子转化灵力,那么天外天的虚无灵气是否也能为其所吸收?!
……但很可惜,韩夜现在也没学会如何转化这些灵力,否则他早就飞到天外天施展太虚解体,再回来把殷释天痛痛快快给收拾了!
随着司徒云梦吸走各类冥气,神魔之井的昏暗氛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明亮。
众人视野越来越宽广,甚至能连数百丈之外神魔井壁上的异类魔族经文,也能清楚看到。
神魔井不再神秘诡异,变得亲切了许多。
少了拦路邪祟,众人更是畅通无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