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78年的高考公布成绩,太过惊世骇俗就不好了。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正经的英语课,怎么可能考的那么好。 又不计入成绩,摆烂是最好的选择。 往旁边看去,大部分学生也都是乱答,偶尔遇到几个抓耳挠腮的。 外语考试的时间是从两点半考到下午四点半。四点的时候刘一民就交了试卷,骑上自行车朝家里面骑去。 再晚点回家的话,估计要骑到天黑了。 ..... 《人民文艺》编辑部内,副主编崔道逸面对桌子上摆的像小山一样的稿件看的他头晕脑胀,燕京的夏天和汝县相比,更加的炎热。 办公室里面坐着七八个编辑,两两一个办公桌,桌子很大,上面摆的都是信封。大家都被热的汗流浃背,有的将裤腿挽的很高,有的则拿着扇子一个劲儿的扇着。 “一到夏天,咱们整个编辑部内颇有一副斯文扫地的样子。”有编辑环顾四周,笑着摇了摇头。 “比起斯文扫地,我更生气没找到好的稿子。“崔道逸头也不抬地说道。豆大的汗水从额头滑落,他赶紧拿出口袋里面的手帕擦了擦。 “老崔,今天奇了怪了,一个能看得过去的稿子都没发现,一个一个写的什么玩意儿!我看呀,大部分比一般的初中生作文好不到哪里去。” “谁说不是呢!也不能怪他们。我们现在啊,不要想着能挑到金子,看着有用的石头,拿起来洗洗看,说不定洗完之后能用。” 崔道逸调侃道。 “老崔,你这个比喻有点深度。”有编辑笑着说道。 崔道逸作为副主编,有自己的办公室,不过他还是喜欢在外面跟编辑一同办公。这样遇到有争议的稿子,他可以第一时间查看。 “同志们,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们一定要打起精神,我觉得,我马上就能找到好稿子了。”崔道逸鼓励道。 崔道逸将手中的废稿塞进信封,扔到旁边,继续拿起未看的稿件。先是看了一下寄信人的名字,看是不是老作者,如果是老作者的话,会认真地看一看。要是知名的作者,基本上可以提前欢呼了。 “刘一民?豫省汝县石岭公社,又一个新人,希望写的还能过得去。”崔道逸见是陌生的名字,心里面的凉意就已经升上来了七八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