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千骑席卷长江渚、梦里扬州、归乡之路-《大明第一狂士》


    第(2/3)页

    此时渐近深秋天色转凉,沈渊也带兵渡江回到了扬州。

    有关江南民政的后续事宜,他全都交给了自己的老爹处置,毕竟沈渊现在连个官位都没有。

    他在政务上的举措,在战时还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可是叛乱结束之后,他再到地方上继续发号施令,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沈渊这次渡江而回,把小七爷带领的三千官军骑兵全都留在了江南,继续控制地区形势。

    所以他带回来的,是自己带出扬州城的四百勇士,连同那一千赴死军。

    为了保证赴死军的战士不被朝廷清算,他已经跟这些反贼出身的战士们说好了。沈渊就说这一千部队,是他在江南一带民间招募的勇士。

    沈渊在奏折上说,这一千赴死军全都是不肯跟随反贼造反的忠义之人,见到沈少爷攻入江南后才纷纷过来投靠,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彻底洗白反贼的身份了。

    至于沈渊为什么要留下这样一支部队,他的心思却是谁也不知道,沈渊将这个秘密深深地藏入了自己心底。

    因为他需要一支部队,能够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命令。这样即便沈渊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也会有这样一支部队拼死追随,在他麾下作战。

    ……哪怕沈渊的剑锋所指之处,是大明朝廷!

    以沈渊做事的风格,往往会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都想到,哪怕是其中最坏最不能接受的结局也是一样。

    所以这支部队,就是他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保障。因此这支部队的组成人员决不能是官军。因为官军出身的人,最终还是会听命于朝廷,而不是服从于自己。

    反而这一千人,因为他们曾经造过一次反,所以对朝廷的敬畏之心、对于大明的忠诚度根本谈不上,基本上等于零。

    因此这支部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沈渊的私人武装。

    虽然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会由朝廷供养。但就像他们胸膛上烙印的“风雷”两个字一样,他们的心已经永远打上了沈渊的烙印。

    在沈渊把他们当做兄弟,将他们救出苦海之后,这些人将会永远忠诚于他!

    ……

    当沈渊渡过长江,来到扬州城东门时,他远远的看到了城门口,那副由自己和恩师陈眉公一起写下的对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