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儿闹声喧(三十一)-《大德云》


    第(1/3)页

    过了中秋,日子转凉,三两日地准备着,终于是等来了云磊和杨九的大喜之日。

    云磊提前一夜和父母住进了平西王府,苏州路途遥远肯定是走不去,但毕竟还要迎亲的就安排着杨九和杨家爹娘在郭府里备嫁;作为大先生的女徒也算是半个孩子了,又在家里住着那么多年,算娘家也是应当的。

    夫人们聚在一块在新房里头给新娘子打扮着呢。杨九皱着眉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一早儿就被拉起来,又是更衣洗漱又是描眉化妆的,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她倒是只能呆坐着一动不动地由着她们倒腾。

    刚梳着头呢,杨九犯困的脑袋向前又是一倾,耳朵上的金流苏一抖,坠得杨九一痛当下就捂住了耳朵倒吸了一口气!

    师娘在一边笑话着:“让你乱动!”

    “哪是啊!”杨九皱着耳坠,嘟囔着:“这么重,戴着多难受啊…”

    “这还重呢!”杨九的母亲在一旁给给她顺了顺耳环上微乱的流苏,笑道:“一会儿的凤冠你怎么戴?”

    杨九眼睛一斜,看了眼桌案边儿的繁琐沉重的金凤冠,霎时愁眉苦脸起来,嗓子闷起了哭腔:“哎呦…怎么这么多事儿啊!”说着说着又憋屈地跺着脚。

    母亲在一边却是红了眼,闪了闪眼睛,安抚地拍了拍杨九的肩膀,道:“都要嫁人了,不许孩子气。”

    语气温柔慈爱,喉咙里抑制着浓厚的哭腔,杨九听着不对,一抬头看见泪盈盈的母亲,心底一酸连忙站了起来哄着:“娘…娘你怎么了,好好好,我不闹了不闹了!您别哭啊,您…”杨九本是想哄着母亲开心的,倒说着说着自个儿也泪水盈眶了。

    母亲的心思,做儿女的怎么会不懂呢。从前即使分离两地,但终归是家里人,时刻挂记着惦念着;这一出嫁,虽说和从前拜师的几年也没有什么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真正地离开了家。至此后再不是那个可以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了,她会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成为像父母一样肩担责任的大人了。

    母亲见杨九眼泪汪汪的,眼周的妆容一下就花了,赶紧拿着手帕轻轻擦拭着,浓着嗓音:“好孩子,好孩子,不哭了啊,是娘不好,不哭了啊。”

    师娘就喜欢杨九,这么多年也一直生活在一块,婚后俩孩子也说了还住府里,一家人在一块儿热热闹闹的。原本也没觉得伤感,只觉得终于了了心愿把孩子的事儿给办了;眼下看着两母女在一块哭起来,惹得她也感动得酸了鼻子。

    大喜之日,总要有一个人稳着点儿,可不能都光顾着哭了。师娘晃了晃脑袋,说笑着:“好了,再哭新娘子可就不好看咯!赶紧的,师娘给你上上妆。”

    母女两个这才稳下心绪,擦擦眼泪,好好上妆梳头。

    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

    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

    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

    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二梳梳到尾,比翼共双飞;

    三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

    有头有尾,富富贵贵。

    夫人们就在一边看着喜婆给杨九梳头编发,看她的眉眼中慢慢有着为人妻的样子,想象着未来有一日她身为人母的样子,她的孩子也一定像她小时候一样乖巧可爱,也像云磊小时候一样聪颖绝顶。

    孩子们总是成长的太快,昨日还是怀抱襁褓的婴儿,今儿就各是玉树临风,亭亭玉立的模样儿,喜结良缘共白首之约。

    师娘和母亲一块端着凤冠,动作轻柔地给杨九戴上,衬得她更是人面如桃花。

    母亲看着她,心中感慨万分,抬手理了理她凤冠上的珠翠,道:“长大了,以后要好好的。做王妃的人,不能再任性了,知道吗?”

    杨九点点头,嘴角弯弯:“不管女儿是不是王妃,永远都是娘的女儿。”

    母亲微笑着满眼疼爱,只是重重地点头不再开口,生怕出了哭腔惹得杨九的妆又该花了。

    红盖头,红底绣金,华贵喜庆,盖住过往年少青涩,遮住此后风霜雨雪,再一掀开时,便是余生同心同德,天作之合。

    每个姑娘都幻想过自己的婚礼,无关华丽与否,一心只想那心上人,身穿喜服,八抬大轿,一根红线缠余生,一副碗筷尝苦甜,执手偕老此生不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