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恰在这时一声有些沉闷的春雷声于空中响起?依然带着些寒意的风雨吹来时,吹动着树梢发出阵阵呼啸声?这风声那里是风声,分明就是哭声?似乎是天地有灵?在那里为他的亡国而哭!为他的身殉社稷而哭! 是了,苍天有眼,可文臣贪财,武将怕死?这国能焉能不亡啊! 焉能不亡? “贼人已经进入大内?皇爷不能再迟误了!” 他已经明白皇上是决定自缢,又说道: “皇爷,既然已经决定自缢殉国,可否就在这个亭子中自缢?” 崇祯没有回答。他此刻从站立的最高处向正南望去,望着远处的奉先殿和城外的太庙?他的眼睛盯着那里。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江山,又有何面目对着祖宗的庙宇上吊呢? 还是换个地方吧! 尽管亡国之痛?让人痛不欲生,但是崇祯的神智倒也不乱?他忽然想开了,甚至有种从苦海中解脱的感觉?想着十七年来终日为国事辛苦备尝?到今天才得到休息?到阴间去再也不用操心了。 他又回想他从十七岁开始承继的皇位,那时就已经是个国事崩坏的烂摊子,这些年他苦苦挣扎着,结果只使大明江山延长了十七年,却不见梦中的中兴。想到十几年中日里想夜里梦的想要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而现在竟然丢掉了祖宗的江山,不觉叹口气说: “十七年……不曾想最后一切成空啊!” 好像大梦初醒的崇祯,再也没有发出无用的控诉,也不再痛哭了,叹息了,什么都没有了。 他带着王承恩离开了煤山主峰,往东下山。又过了两个亭子,又走了大约三丈远,下山的路径断了。这是一条年久失修的山间小路,他来到了一株槐树的下边,这里看不到奉先殿,也看不到太庙。 “就在这吧!” 崇祯说了一句,随即叫王承恩把布带绑在槐树枝上,他又吩咐道: “系向南的枝上就好!” 向南的横枝比较粗壮,只有一人多高,在那自缢比较方便,并没有别的意思。但他同王承恩都同时想到了南京,想到了高皇帝的孝陵就在南京。但谁都没有说话,还有什么面目面对祖宗呢? 无颜面对祖宗啊! 惨然一笑,崇祯叹息道。 “今日亡国,实在是天意,非朕之罪。十七年惨淡经营,总想中兴。可气数已尽,处处事与愿违,无力挽回。十七年的中兴之愿不过只是南柯一梦!” 心中十分悲痛的王承恩,并未做声,只是从荒草中找来几块石块垫脚,替皇帝将布带绑在向南的槐树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间衣带,在旁边另一株树上上绑好另一个上吊的绳套。 第(2/3)页